收錄凡例

碑銘收集範圍

  1. 本資料庫收集碑銘的年份以1999年12月31日(含)為下限。

  2. 受人力、物力所限,本資料庫以能提供詳細文字史料之石碑碑銘為主。至於其他石質文物如界石、墓碑、神位、「南無阿彌陀佛」碑、泰山石敢當、問路石、史前石刻等,雖亦有相當史料價值,只能無奈捨棄,留待其他有心人保存。

  3. 部分木、金屬等文物上之文字性質與本資料庫所收集相似,例如是馬屎埔村〈本村中路較街燈簽錢芳名〉木牌,雖不屬石碑,為確保資料庫完整性,仍收錄之。

  4. 其餘非石碑文物上的文字,例如是祠廟內的對聯、牌匾,或鐘鼎銘文一類,礙於人力所限,概不收錄。

  5. 由於人力物力有限,本團隊按史料價值、現有記錄和文物的狀態和受損風險判斷,將優先記錄符合以下條件之石碑:

    • 石碑狀態不佳,例如龜裂、剝落、破損、風化,甚至斷裂,或;

    • 石碑材質為水泥或木板,或;

    • 石碑位置為戶外,或;

    • 石碑年代為戰後至1989年,或;

    • 石碑性質為捐款芳名碑。

西貢大灘村〈公眾橋〉碑,1967年立。

《香港碑銘彙編》書影

現有碑銘彙編

本資料庫決非最早在香港收集石碑的計劃。大量前輩學者早已投入相關工作,本資料庫旨在整合和補遺相關資料。現列出本團隊所知悉的碑銘彙編書目如下:

  1. 科大衛教授、陸鴻基教授、吳倫霓霞教授,《香港碑銘彙編》,香港:市政局,1986年。
    收錄範圍:1980年代前廟宇石碑、1945年前戶外石碑,及部分戰後石碑。

  2. 蕭國健教授,《香港華文碑刻集:新界編一》,香港:顯朝書室,1993年、《香港華文碑刻集:新界編二》,香港:顯朝書室,1995年。
    收錄範圍:部分新界廟宇及戶外石碑。

  3. 鄧家宙博士,《香港佛教碑銘彙釋:港島, 九龍及離島》,香港:香港史學會,2011年。
    收錄範圍:香港佛寺及佛教相關碑銘。

  4. 黎志添教授,《香港廟宇碑刻志(三冊)》,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,2023年。
    收錄範圍:直至2023年前香港廟宇碑銘。

上述書目如有遺漏,敬請諸位前輩同道指點。

部分碑銘已經由本團隊於學術期刊上發表,詳見謝淏嵐,〈英治新界東部碑銘史料補遺:兼論戰後新界碑銘〉,《田野與文獻》第101期,2022年,頁15-30。

另外,為避免版權問題,除非發現書中紀錄有誤或不全(如書中的捐款碑只記載主碑文,而略去捐款人名),否則本資料庫只收錄這些石碑的位置,而不收錄碑文。有關碑文還請讀者自行翻查上述叢書。

銘文記錄格式

  1. 本資料庫以兩種方式收錄碑銘,其一為原文版本,盡可能遵從原碑上之排版方式、異體字、別字及標點符號(如有);其二為現代白話字譯文,將碑文中之異體字和別字改為現代常用字,加上標點符號,並改以較容易整理的排版,以便利讀者閱讀。

  2. 在原文版本中,本資料庫所採用異體字,以中華民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及數位發展部全字庫為準。惟碑上手寫或手刻異體字版本繁多,本資料庫選取上述字典所收錄之最接近原碑文版本。未收錄於上述字典者, 或未能繕打者,以現代通用字代替,並在下方註解。

  3. 大多數石碑皆無題,本資料庫中的碑題大多為編輯團隊所加。碑題屬原件所有者,當另標註之。

  4. 部分石碑歷經風吹雨打,出現殘缺、嚴重龜裂、刻紋模糊等,加上本資料庫編輯團隊學識有限,以致字跡無法辨認。這些字元一律以「▢」表示,亦懇請各位前輩賜正。

  5. 版面所限,手機版網頁未能呈現原碑排版,請以電腦版為準。

使用及引用本資料庫

  1. 本資料庫本意支持學術研究及歷史教育,歡迎大眾自行使用作非商業用途。如希望以商業用途使用本資料庫內容,請先與本團隊接洽。

  2. 如非另有註明,本資料庫所有照片,皆編輯團隊實地拍攝所得,未經准許,切勿轉載;所有碑文,皆編輯團隊實地抄錄所得,如需轉載作非商業用途,請註明出處。

  3. 如須引用整個網站,請註明本資料庫啟用年份及網址,例如:

    香港古事記《香港碑銘資料庫》,2023年。檢索於2023年2月21日(www.hkinscriptions.com)。

  4. 如須引用本資料庫收錄的碑銘,請列明出處,並包括以下內容:碑題、立碑年份、檢索日期、取自本資料庫、碑文網址,例如:

    〈輋溪永樂橋碑〉,1958年。檢索於2023年2月21日,取自香港古事記《香港碑銘資料庫》:https://www.hkinscriptions.com/saikung001/

左:上水蕉徑〈紐芬蘭橋〉碑,1957年立

右:〈蕉徑紐芬蘭橋重建捐款芳名〉碑,1976年立